“不要议论他人的外表和身材”“拒绝开黄腔、不造谣”……近日,广东一所中学的“共创班规”活动意外走红网络。“00后”班主任发放纸条,鼓励学生匿名写下自己认为重要的班规条款。带着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,新闻中这位初登讲台的“00后”班主任以平等、共情的相处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。
目前,“共创班规”的班级管理方式被不少教师采用,这背后反映了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。网络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,接触的信息更加多元,往往对话语权有着较高的渴望,期待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。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想法,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。如果教师一味强调自己的绝对话语权,不能俯下身心倾听学生的心声,班级管理的效果可能也难以尽如人意。在“共创班规”的活动中,学生提出的“不讲不尊重异性的笑话”,反映出他们对性别平等的重视,也折射出他们在成长中对尊重的渴望。教师的回应是引导与接纳,这种平和的沟通方式,为教育注入了温度。
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呼唤教师与时俱进,不断精进育人的方式方法。班级管理固然要以纪律为标尺,强调秩序与统一,但更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。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,不断了解、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,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,走进每个学生内心。“共创班规”等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,背后是自下而上的规则生成。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规则的制定者,而是要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倾听者与引导者。如何适应教育改革中教师的新角色、新定位?除了观念的转变,教师还要积极践行终身学习,构建多维能力体系,勇于接受新思想、新观念,以科学专业的方式回应学生的成长诉求。
班级管理中有无穷的智慧,将零散的管理经验上升为系统的方法论,不仅有助于教师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还能间接提升学校的治理效能。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搭建班级管理教研的平台,帮助教师审视管理漏洞,找到好做法背后的底层逻辑,从而把教师个人的经验变成可复制推广的系统方法。当前中小学“00后”教师逐年增多,他们与学生年龄接近、思维方式贴近,更能走进学生心中。其教育教学经验的欠缺,可以借力学校层面的“青蓝工程”“微课题研究”“治班策略研讨”等精准、高效的研修形式进行弥补,从而持续激活自身的创新力和上进心。如此一来,教师的育人本领得以不断完善,学校的治理效能也能够持续提升。
“共创班规”活动是教育的一个缩影,从中可以看到学生自我成长的强烈渴望、教师角色转变的明显变化,更对治校管理带来一定的启发。美好的教育,从不是单向的灌输与约束,而在于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桥梁、完善教师成长的支持体系,让每一份教育智慧都能被看见、放大,成为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的暖光。(作者系四川省成都七中东部学校教师 王瑶)
责编:陈玮 编辑:梁芷璇
来源:中国教育报